國內紡織業的運行呈現下滑態勢 破繭成蝶從何處入手
發布日期: [2012/11/29]
共閱讀 [1613] 次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受國際市場需求減弱、國內市場需求增長趨緩以及原材料成本增加、人民幣升值等不利因素影響,國內紡織產業的運行呈現下滑態勢。
http://www.022zhaopin.cn/ |
在土地、能源、勞動力等成本快速上升和生態環境的約束下,東部沿海地區紡織服裝產業向中西部梯度轉移步伐加快,極大地優化了紡織行業的產業布局。但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其自身不足十分突出。去年的廣交會上,商務部副部長傅自應就提出了當前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的深層弊端:出口仍以貼牌為主,自主品牌和自主設計不到出口總量的10%;出口價格優勢在削弱,人口紅利在消失,人民幣升值壓力不斷加大;國際市場營銷渠道匱乏,高附加值環節控制能力不足,缺乏國際競爭力等。
如今,貼牌生產不再是出口加工企業發展的長久之計。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要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積極發揮中小企業的創造力和靈活性、推進轉型升級成為處于變革階段的紡織企業積極應對復雜環境、做大做強企業的必然要求。
由于大部分中小企業以低質跑量為主經營,尚處于產業鏈低端,向產業鏈的上游發展便顯得十分重要。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改變粗放型增長方式,增加企業效益,提高產品附加值。一方面,進行設備技術改造,加強生產流程改造和質量檢測,突出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另一方面,引進經驗豐富的研發團隊,增加企業創意、設計能力。企業尤其需要注重品牌與渠道的建設,加快從“以生產為核心”向“以營銷為核心”轉變,從單純注重產品質量向品牌與形象兼顧轉變。通過樹立企業形象、創建品牌,提升國內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利用成熟的電子商務平臺不失為企業鋪就銷售渠道和降低宣傳成本的積極嘗試。
中小紡織企業單打獨斗已難以應對激烈的國際競爭和高成本挑戰。除了扎實地練好內功,組建區域間、產業間的戰略聯盟可幫助企業實現優勢互補、風險和成本分擔、資源共享,從而消化生產成本,擴大業務范圍。積極與紡織行業相關領域的生產企業對接,減少中間環節,實現合作共贏。抓住產業轉移的機遇,逐步形成紡織服裝配套齊全的完整產業鏈。
http://www.022zhaopin.cn/ |